許多小朋友在幼兒園、低年級時視力檢查結果為1.0,家長以為孩子視力很正常,更自豪「我的孩子是健康寶寶」,殊不知到了中高年級,孩子視力突然掉到0.6,讓家長們驚慌失措,認為「上學期檢查都沒事,怎麼過半年、一年視力退化這麼嚴重?」
其實視力1.0只是代表孩子在進行視力檢查時,可以判斷「米」字8個方向缺口符號,也就是1.0「那一排」的視力,此數值只能代表眼睛沒有視覺功能上的大問題,並不表示眼睛完全健康。
過去曾有孩子在幼兒園、國小低年級階段時,視力均維持1.0,但升上小三後,視力突然掉到0.7、0.6,甚至近視250度以上,讓家長一時之間完全無法接受。
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
視力遽減的原因在於,小朋友眼睛的睫狀肌調節能力很強,在假性近視初期,會瞬間過度繃緊睫狀肌對焦看東西,而導致誤判度數,此時眼球不會有任何痛覺與感覺,故視力檢查結果為1.0,家長更以為學童視力正常,便疏漏了應早期治療的學童,這也是為何高度近視率一直難以降低。
因為愈早近視的學童,之後近視度數會飆更快,成年時,越容易成為高度近視的患者。隨著小朋友年紀漸長,睫狀肌調節能力減退,就會出現「怎麼過一學期度數大增」的情形。
除了近視之外,因人類有兩顆眼球,進行視力檢查時,僅輪流檢查單邊眼睛,卻無法顯現孩子是否有潛在的內斜視、外斜視等問題;而視力1.0在不同年齡層也代表不同意義,如20至30歲的成年人,若視力1.0雖代表視覺功能佳,卻無法證明其立體感和眼位(眼睛的位置)正常,也無法檢測出是否有青光眼、視網膜剝離等問題。
在日本,凡5足歲的小朋友,若不曾接受眼科專科醫師檢查,就無法入學。但台灣國小1年級學童無論入學前後,大多只接受過學校的視力檢查,所有的檢查只能視為參考。
建議10歲以下的小朋友,如果視力檢查結果為1.0,家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,仍需要定期接受眼科專科醫師的檢查。
一般孩童最慢3足歲時應該要給眼科醫師做第一次檢查,才能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相關新聞連結
自由時報-視力1.0就OK?當心「睫狀肌調節」誤判度數